|
|
|
国际税收协定中常设机构原则研究 |
发布时间:2011/11/22 来源: 阅读次数:1512 |
|
朱炎 主编 法律出版社 内容提要:本书除导论和结论外,共分为七章,来展开对常设机构原则的探讨:第一章是对“常设机构”概念的历史发展作全面的考察。第二章探讨场所型常设机构的内涵,重点分析了构成场所型常设机构的核心要素——固定营业场所的确切含义。 第三章分析了代理型常设机构的内涵,重点分析了构成代理型常设机构的核心要素——营业代理人在税法上的意义。第四章主要分析如何在企业进行其具体的营业活动时运用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已作讨论的常设机构认定标准,进行场所型常设机构和代理型常设机构的认定。第五章讨论的是常设机构的利润归属概念。第六章探讨在跨国电子商务活动中传统的常设机构原则的适用问题。第七章是关于我国国际税收活动中运用常设机构原则实践的讨论。目 录:导 论第一章 常设机构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早期国际税收条约实践中常设机构概念的发展一、常设机构概念的提出二、常设机构概念在国际税收条约实践中的初步确立三、常设机构概念在税收条约实践中的发展第二节 国际联盟早期对常设机构概念统一化的努力 一、国际商会的倡议二、年报告三、年报告四、年税收协定草案五、年税收协定草案六、国际联盟税务委员会的工作第三节 墨西哥伦敦税收协定范本草案对常设机构概念的重大发展一、墨西哥税收协定范本草案二、伦敦税收协定范本草案三、墨西哥伦敦税收协定范本草案中的常设机构概念第四节 经合组织税收协定范本和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一、经合组织税收协定范本二、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第二章 常设机构内涵论(一)——固定营业场所第一节 营业场所的含义一、营业场所的概念二、可以构成营业场所的场所、设施或设备第二节 “固定”的含义一、空间上的固定二、时间上的持久性第三节 企业与营业场所的关系一、企业对营业场所的实际使用和自主使用二、企业与营业场所在法律上的联系三、企业通过营业场所从事非准备性或辅助性的营业活动第四节 构成常设机构的营业活动一、构成常设机构的营业活动的判断标准二、准备性或辅助性营业活动的类型第三章 常设机构内涵论(二)——营业代理人第一节 税收协定中营业代理人的含义一、代理人在国内法上的含义二、税收协定中营业代理人的概念第二节独立地位代理人与非独立地位代理人的划分标准一、法律上独立与否的判断二、经济上独立与否的判断三、《UN范本》判断代理人地位是否独立的补充标准四、有关学者观点的述评第三节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授权一、缔约代理人二、交付货物代理人三、保险代理人四、代理人对所取得的授权的行使第四节“营业常规”的含义一、《OECD范本注释》的解释ll二、相关的国际税收实践三、新兴行业中“营业常规”的判断ll第四章 常设机构外延论第一节 工程建设承包活动中常设机构的认定一、工程建设承包活动的范围二、工程项目同一性的认定三、确定工程建设承包活动构成常设机构的期限四、我国关于确定工程建设承包活动构成常设机构的期限的计算第二节 提供劳务活动中常设机构的认定一、税收协定范本的规定 二、为工程项目提供劳务活动与工程建设承包活动的关系三、我国关于为工程项目提供劳务的范围和期限问题的解释第三节 近海自然资源勘探开发活动中常设机构的认定一、没有专门条款情况下常设机构的认定二、专门条款之一——勘探开发设备条款三、专门条款之二——近海活动条款 第四节合伙关系中常设机构的认定一、税收协定对合伙组织的适用二、关于合伙关系中认定常设机构的理论三、有关国家的实践四、“集合体”理论在《OECD范本注释》中的运用五、合营关系中常设机构的认定第五节 母子公司关系中常设机构的认定l 一、母子公司彼此通过对方的固定营业场所进行营业活动二、母子公司彼此作为对方的营业代理人第五章 常设机构的利润归属l 第一节 利润归属的历史发展一、利润归属概念在早期税收协定范本中的提出二、利润归属概念在早期税收协定范本中初步确立三、利润归属概念的发展四、经合组织范本的利润归属概念的形成第二节 利润归属的内容及其适用一、税收协定范本关于利润归属的概念二、“企业利润”概念的解释三、“为常设机构发生的费用”概念的解释四、内部经济往来的作价五、账目设置与利润的估算l 六、小结l 第三节 经合组织关于利润归属概念的新解释一、新解释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二、新方法对于跨国银行分行应税利润计算的具体适用三、新方法对跨国银行税负的影响四、小结第六章 跨国电子商务中常设机构原则的适用第一节跨国电子商务活动对常设机构认定提出的挑战一、跨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二、跨国电子商务活动中常设机构认定的新课题第二节 跨国电子商务活动中常设机构认定的讨论一、各国学者的讨论二、有关国家的政府咨询报告三、经合组织的研究和讨论 第三节 经合组织关于电子商务中常设机构认定问题的最新解释一、关于网址能否构成常设机构问题二、关于服务器能否构成常设机构问题三、关于网络服务提供商能够构成其他企业的营业代理人,进而构成常设机构问题四、对经合组织观点的评析第四节 常设机构在网络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一、网址或服务器——跨国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固定营业场所二、网络提供商——跨国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营业代理人三、常设机构概念修改的方向第七章 中国关于常设机构原则的实践与发展第一节我国关于常设机构原则的实践概述一、我国签订税收协定以及避免双重征税安排的现状二、我国对外税收协定中对常设机构的定义三、我国对外税收协定中对常设机构利润归属的规定四、我国关于常设机构原则实践的特点第二节常设机构概念与我国国内税法中“机构、场所”概念的比较一、我国国内税法中的“机构、场所”概念二、“机构、场所”概念与常设机构概念的差异三、“机构、场所”概念与常设机构概念之间差异的税收意义第三节我国税收协定对外谈判工作文本中常设机构原则的修订一、税收协定对外谈判工作文本关于常设机构原则的规定二、工作文本的相关规定与《UN范本》和《OECD范本》的比较三、对外谈判工作文本关于常设机构原则规定修订的必要性四、工作文本关于常设机构原则的修改结 论参考文献后 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