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减税加息 “活钱”最赚钱 |
| 发布时间:2011/11/21 来源: 阅读次数:519 |
| |
| “调减利息税+加息”,在“组合拳”下如何改变自己的理财计划,让钱更快地生钱?记者联系相关专家,对各种理财产品进行了分析。 现金留下投资机会 在加息周期里,如果只进行单一的长期储蓄,那资产可能遭受负利率的侵蚀,因此理财产品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息周期下什么资产配置最重要?答案当然是现金。时下现金的意义并不只限于解决燃眉之急,更多的是一种机会,对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的把握能力。但是,活期存款的收益是非常低的,所以建议投资者可以预留等价于6-12个月家庭日常支出之和的现金,其余资产进行短期运作以提高投资收益。比如,工行的“灵通快线”,本产品是通过集合个人资金,组成信托计划参与申购大盘蓝筹新股,将中签资金按投资者的认购份额按比例分配,因此不管资金量大小,人人可中签。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资金的理财周期仅为四天,因此灵活性非常强,可反复申购。以每期投资5万元测算,过去四期的平均收益为198元,为同期活期税后利息的62倍,可谓活期的便利,享受比定期更高的收益。 储蓄转存不一定划算 加息后,以前存的钱是否可以需要转存,才能获取更多的收益呢?中行理财人员分析,办理转存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并不一定划算。 银行理财专家建议,考虑是否转存可参考以下公式:360天×存期×(新定期年息-老定期年息)÷(新定期年息-活期年息)=合适的转存时限。以一年定期存款为例,360×1×(3.33%-3.06%)÷(3.33%-0.81%)≈39天。这意味着,一年定期存款的存入时间若超过39天,转存反而会受到损失。依此类推,二年期存款是77天以下提前支取,再转存同期限定期存款是合算的,三年期存款是116天以下,五年期存款是193天以下。 中行介绍,央行在5月19日已经上调了一次存款利率,距今已两月有余,如果市民当时已经办理了转存且存款余额不是特别大时,大可不必再来回奔波。如果多次的提前支取并转存,反而会使投资人的既得利益受损。 人民币理财产品“1+1” 所谓人民币理财产品“1+1”指的即是一个中短期固定收益产品加上一个短期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组合。这样选择理财产品的好处有三:一是投资期限相对较短,在加息环境下能及时转换新产品;二是固定收益有保障,眼下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相对较低,仍旧处于负利率状态,而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收益相对较高;三是保本浮动收益谋增值,这类产品一般是与汇率或者股票指数挂钩的,如果达到预设条件,则可获得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如果没有达到预设条件,这些产品最终也是保本的。建议固定收益类产品可以选择六个月到一年的债券型或者信托型的产品,比如工行的“稳得利”和“行家”人民币理财产品,最近一期一年期的收益是3.9%;而浮动收益类产品则建议可以选择三个月期的,比如工行的“珠联币合”人民币理财产品,即使没有达到最高收益,也可及时转换其他产品。 凭证式国债收益受损 对于投资国债和央行票据等传统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来说,收益受到加息影响较大。如凭证式国债不能提前兑换,在加息时,将损失一部分收益。记账式国债特别是长期国债由于对于加息的敏感性更强,记账式国债的投资收益包括票面利息和买卖价差,票面利率与凭证式国债一样面临着损失。 不过,现在手中如不持有记账式国债的投资者,准备投资国债,则可以选择在加息债券市场价格下跌之时买进,等到市场价格上涨之后再卖掉,将能赚取一部分买卖价差,如果债券价格在连续的加息下不断下跌,那么可以持有到期,拿回本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