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业务招待费8.3‰筹划点作用分析 |
发布时间:2011/11/22 来源: 阅读次数:76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于是有人就令:实际发生业务招费×60%=收入×5‰ 得出业务招待费“8.33‰“筹划点,认为当业务招待费发生额为收入8.33‰时税前扣除限额最大。虽说“扣除”具有抵税的作用,但这种一味强调8.3‰税前扣除限额最大化的筹划,仍然不敢苟同。试问一句,我们筹划的目的是什么?是税前扣除最大化?还是税后收益最大化?从税后收益等于(收入-成本)×75%来看,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扣除”和“税益”是矛盾的两面,“扣除”最大化必然带来“收益”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必然要求“扣除”最小化。如此看来扣除限额最大化的筹划是不理性的!设一企业某年度销售收入为1000元,除业务招待费外没有发生别的扣除费用。(1)当业务招待费发生额为8元时(”8.3‰”以下)所得税=(1000-8*60%)*25%=248.8元税后收益=1000-8-248.8=743.2元(2) 当业务招待费发生额为8.33元时(等于”8.33‰”)所得税=(1000-5)*25%=248.75元税后收益=1000-8.33-248.75=742.92元(3) 当业务招待费发生额为10元时(超过”8.3‰”)所得税=(1000-5)*25%=248.75元税后收益=1000-10-248.75=741.25元通过上面三种情况的税收后收益比较低可知,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低于收入8.3‰时收益最大,笔者有理由得出结论:“8.3‰”作为企业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预警点,才是其存在的最大意义。8.3‰是业务招待费节税“临界点” 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合理筹划思路 新税法下业务招待费的具体处理办法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把握要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