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 | | |
| | | | | | |
| | | |
留言咨询
|
人才招聘
|
 
业务范围  
  •  
  • 资产评估
  •  
  • 税收筹划
  •  
  • 代理记帐
  •  
  • 专业培训
  •  
  • 纳税审查
  •  
  • 税务代理
  •  
  • 税务顾问
  •  
  • 股权转让评估
  •  
  • 审计
  •  
  • 验资
  • 相关证照
    安瑞的营业执照(三…
    安瑞事务所信用等…
    安瑞的行政登记证书
    我们的客户
    房地产行业客户
    验资客户
    资产评估客户
    报表审计客户
    涉税签证、税务顾问客户
    代理记帐客户
    财税关键字  
    审计 财税 会计 验资 增资 资产评估 审计报告 鉴证报告 代理记账 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汇算清缴 税前扣除 营业税 土地使用税 资产评估
    关键字:
    搜索类型:
     
    首页 -> 法规解读  
      税总函[2015]409号文:个人发红包仍然免税
     发布时间:2015/8/17    来源:   阅读次数:863
     

      B2C电子红包征税新规或将出台

      “微信发红包要纳税?”近日,一则消息牵动了亿万人的心——据媒体报道,一位匿名官员确认,中国税收机构可能引入监管新规,对个人接受企业发放的电子红包进行征税。这一计划出自刚网上曝光,在国家税务局内部传阅的文件。该消息目前已获证实。这意味着,B2C(企业对个人)电子红包纳税,进入倒计时。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广东尚未看到文件,亦暂时无纳税时间表,而个人之间(C2C)相互发送的电子红包将不会被征税。而支付宝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予置评”,一切按主管部门要求操作。据悉,若B2C电子红包收税,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按照3500元的正常工资、薪金的起征点征收,一是按照偶然所得的20%税率征收,均由红包发放方代扣代缴。

      B2C电子红包征税为代缴

      据了解,今年4月份,江苏一家公司参加某电视台的综艺节目时,现场发放了300万元的微信红包。随后,该公司向所在地税部门缴纳了75万元的个人所得税。

      影响更大的则是今年春节腾讯通过央视大派红包。全国“两会”期间,腾讯CEO马化腾透露,通过央视发放的5亿红包纳税1亿,相当于税率20%。几乎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接受采访时称,企业派发给社会个人中奖性质的红包,应当收税,这部分税款应由发红包的企业代扣代缴。

      事实上,今年以来,不仅是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新浪微博、京东、快的、滴滴、友宝等众多互联网公司,均玩起了B2C电子红包——8月8日,在微信支付“无现金日”活动中,企业向用户随机派发0.88元、8.8元以及88元的红包,消费者抵现金用,参加的商户多达8玩家。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超过了2万亿元,暴增139.2%,手机支付用户已达2.76亿,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

      “B2C电子红包其实是企业市场推广、宣传的一种手段,征税已是很明确的事,只不过一直没有公开执行。”采访中,有业内人士称。

      C2C红包可以免税

      亲朋好友拉个群,有事没事发个拼手气红包乐呵一下,难道这也要纳税?怎么纳税,税率多少?在听到电子红包要征税的消息后,白领小曼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其实,小曼想多了,C2C电子红包不在征税范围内。因此,让C2C电子红包继续飞吧。

      据悉,前述匿名官员表示,电子红包个人用户尚不用担心,个人之间互相发送的电子红包将不会被征税。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亦曾表示,亲友之间互发的娱乐性小额红包不应征税,这一点于情有理,也与现行税法规定一致。

      他称,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事物、新业态,税务部门也正密切跟踪研究,基本的原则是依据税法区分情况、分类规范和明确。

      与此类似,网友个人对微信公众号“打赏”的行为,目前亦未有征税的迹象——尽管平台方对此已有考虑,但基于税务部门没有要求,故即便公众号文章作者获得收入,暂时亦不会被平台方代扣代缴。

      “扣税涉及的操作细节很多,平台方与公众号作者的关系、代扣的依据和流程等很复杂。”一位平台方人士表示。

      B2C电子红包征税方式或有两种

      随后,记者从广东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地方税务部门尚未看到总局的文件,总局文库里也未见到该文件,他们亦只是从媒体报道所得。“严格说,不需要再下发文件,按照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企业给个人发放的电子红包应该扣税。”该人士表示,如果确定征税,则可能采取两种方式。

      其一,如果是有雇佣关系的企业发放红包给个人,应该并入个人工资、薪金中,按个人所得税一并征收,税率适用于现行的税收政策,即采用起征点3500元起的阶梯式税率;

      其二,如果双方没有雇佣关系,则无论红包金额多少,均按照偶然所得的20%税率,一次性征收。“比如你的红包是1000元,扣掉20%的税之后,实际所得为800元,实质上就是个人到手的钱比名义上的红包金额少了。”该人士表示,两种情况下都由发放电子红包的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无需重复纳税。

      该人士同时亦认为,目前企业多采用互联网方式进行广告推广,向消费者发放的红包属于营销费用,跟个人所得税属于两个层面的事情,计入营销费用的支出,就不在此范围。因此,在法律执行细则上,确实需要厘清电子红包的实质。

      专家说法

      中山大学兼职教授牛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向个人发送电子红包,可以征税。这需要分清楚所发红包的性质。企业的支出项如果是属于个人所得类,如福利津贴等,需要征税。但如果是“因公支出”属于成本项,如用来给员工转出的采购费用等,就不应该征税。他表示,后一种情况企业有发票可证明,不征税有理有据。换言之,B2C电子红包,企业代扣代缴个税在企业层面可以明确区分。

      各方网友反映

      赞:扣税合理 可减少不当得利

      网友六重人格X光:迟早应该会管制的,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很多已经冲击传统金融或者形成不正当盈利了(如微信赌博等)。

      网友淒雨優篁:这个收税可以理解。前提说得很清楚了,企业给个人发红包才收税。防止偷漏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比如你工资1万元,需要交纳555元个税。如果我工资条给你3500元,然后红包给你6500元,就完全避免了个人所得税。

      弹:电子红包 意图难明应先免税

      网友Fyjiejack:红包只是像借钱还钱一样,虽然写的红包,但是我只用来借钱还钱,难道借钱还钱还要缴税吗?

      网友宏皓(金融学教授、中央财大研究员):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可以在其创业初期适当免税,等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征税。只有通过降税甚至免税,才能调动更多人的创业积极性,以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

      网友让我变幽默:发红包300万元缴税75万元,怎么不是60万元?看来现在征税的细则还很混乱。

      中:B2C红包征税电商也要征税

      网友无忌仔:不知此信号,是否预示着政府逐步向电子商务开征税项?电子商务取得实体经济领域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消费习惯从现金/刷卡转变电子支付。间接的“推手”是电子平台,消耗的内容仍然是实体经济,这便等同另一个流通环节。由此有利于财政税收,现有渠道减压与边际增值。果树不能只长不收哦。

    相关文章: 网络红包 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 随机赠送的网络红包并不必然缴纳个人所得税 2019-11-26
    · 辽地税发[2015]92号辽宁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红包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 2015-10-10
    · 税总函[2015]409号文泄露:企业发网络红包拟征税个人互发不征 2015-08-17
    · 税总函[2015]409号文:网络红包征税时代全面来临 2015-08-17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5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业跨省异地工程作业人员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 2015-08-17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52号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业跨省异地工程作业人员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 2015-08-17
    · 梅州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5年第4号梅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建筑安装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公告 2015-05-04
    · 京地税个[2014]139号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4-11-12
    · 闽地税[2014]1号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关于做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4-03-27
    · 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15号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自然人股东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 2014-03-27
     Power By YNWIN.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络声明   /   服务条款   /   管理登陆  
     2025 - 2028 Copy Rights   滇ICP备09009492号-3
    昆明安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昆明市虹山东路版筑翠园1栋           邮编:650031
    联系电话:0871-65328170
    手机:13078703171 、13099437177
    客服QQ:2682435308 、1291781610
      QQ邮箱:2682435308@qq.com
    备案许可证: 滇ICP备09009492号-3    版权所有 2018-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