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 | | |
| | | | | | |
| | | |
留言咨询
|
人才招聘
|
 
业务范围  
  •  
  • 资产评估
  •  
  • 税收筹划
  •  
  • 代理记帐
  •  
  • 专业培训
  •  
  • 纳税审查
  •  
  • 税务代理
  •  
  • 税务顾问
  •  
  • 股权转让评估
  •  
  • 审计
  •  
  • 验资
  • 相关证照
    安瑞的营业执照(三…
    安瑞事务所信用等…
    安瑞的行政登记证书
    我们的客户
    房地产行业客户
    验资客户
    资产评估客户
    报表审计客户
    涉税签证、税务顾问客户
    代理记帐客户
    财税关键字  
    审计 财税 会计 验资 增资 资产评估 审计报告 鉴证报告 代理记账 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汇算清缴 税前扣除 营业税 土地使用税 资产评估
    关键字:
    搜索类型:
     
    首页 -> 法规解读  
      国发[2014]62号:全面清理“税收洼地”
     发布时间:2014/12/31    来源:   阅读次数:1009
     
    清理“税收洼地”招商靠“服务高地” <广州日报> 

      清理各项优惠政策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那就是倒逼政府职能的转型。

      放下优惠政策的地方政府要继续进行招商引资,必然要从对“税收洼地”的追逐,转到建设“服务高地”上来。

      近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将全面清理已有的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并明确坚持税收法定原则,各地区严禁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新华网12月10日)

       相关政策——国发[2014]62号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

      地方出台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其实已见怪不怪。税收能减免多少?土地能不能免费使用?政府有没有财政补贴?在招商引资的谈判桌上,这些“土政策”恐怕是不少地方最重要的筹码。资本和企业是逐利的,他们选择优惠力度最大的地方落户,实在无可厚非。但对地方政府来说,这种你搞“大放血”、我来“跳楼价”式的优惠政策攀比,无疑弊大于利。

      客观来看,我们不能否认优惠政策曾在某些时段助推了经济发展,也对一些地方的产业集聚形成颇有帮助。但从全局范围来看,过多过滥的优惠政策,导致“税收洼地”遍地都是,已有失控风险。首先,这既有损实体上的税收收入,也有损法理上的税收法定原则。据统计,2010年和2011年全国因减免税减少财政收入1.63万亿元和1.51万亿元,两年间财政收入减少超3万亿,区域性税收优惠是重要原因。地方形形色色的优惠“土政策”,与税收法定原则南辕北辙。其次,各项优惠政策含金量不低,政策制定过程却缺乏透明度,甚至还存在地方主官“拍脑袋”的情况,这也给弄虚作假乃至利益输送制造了空间。比如2009年国家审计署就曾披露,在全国抽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116户企业中,竟有85户不符合条件,造假之风盛行。再次,各种优惠看似推动了经济发展,实则是对市场公平的损害。某些优惠政策一出台,“吃肉”的往往是地位强势的大企业,真正需要扶持的小微企业却只能“喝汤”,甚至连汤也没得喝。而一些早就该被市场淘汰的企业,靠着政府补贴却还活得挺滋润,政府“输血”得来太容易,也就无需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升“造血”能力,这无疑干扰了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鉴于种种问题,国家出手清理各项优惠政策,正当其时。

      但另一方面,矫枉过正地进行政策解读也不可取。今后是不是所有税收都不能减免,所有政策优惠都不能使用了?显然不是,而是有收有放,纳入规范管理。国务院下发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到,在培育新兴产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还要各地不打折扣地予以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清理各项优惠政策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那就是倒逼政府职能的转型。放下优惠政策的地方政府要继续进行招商引资,必然要从对“税收洼地”的追逐,转到建设“服务高地”上来。再看远一点,将清理税收优惠纳入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负面清单、权力清单等“改革热词”中进行系统性思考,不难发现一以贯之、反复强调的改革逻辑:让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各司其职,互相补位。

      一些优惠政策曾起到积极作用,但世易时移,它们也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对此企业家不必感到悲观,反而应当对更完善的营商环境、更高效的政府服务满怀期待才是。今后的招商引资,不希望再看到“大放血”“跳楼价”式的恶性竞争,而是转入比拼谁更尊重市场、谁效率更高的良性竞争中来,这才是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职能转型的应有之义。

    “税收洼地”如何变身“环境高地”?<重庆商报> 

      国务院近日发布通知,全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凡违法违规或影响公平竞争的政策,都要纳入清理规范的范围。既要规范税收、非税等收入优惠政策,又要规范与企业缴纳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的财政支出优惠政策。各地专项清理情况应于2015年3月底前报送财政部,由财政部汇总报国务院。(12月10日《人民日报》)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过多,已出台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约50项,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省份,很多是地方政府为抢税源而导致的恶性竞争。而另有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全国因减免税减少财政收入1.63万亿元和1.51万亿元,两年间财政收入减少超3万亿,区域性税收优惠是重要原因。

      应该说,税收优惠作为一种市场调节方式,确实创造过地方经济发展奇迹。但随着市场机制越发成熟,加之招商竞争越发激烈,一些地方无节制、无底线的税收“土政策”,则不仅损害了个税公平,破坏了税制,造成税收收入流失,还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统一市场。一些优惠政策只是行政机构或少数几个行政官员说了算,也容易滋生腐败。

      正如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表示,一些地区制造“税收洼地”,严重影响了国家税制规范和市场公平竞争,必须下大力气清理整顿。而与此同时,税收优惠清理规范之后,地方政府则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实现由“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政策与制度均可影响投资者,但在新时期,优良的投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环境优势。

      实际上,“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具体细节。”正成为一种投资发展的国际共识。因为,从长远来看,对于落户企业而言,基础设施的改善、交易成本的降低、法制建设的健全、合同执行的高效、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等等环境建设,比简单粗暴的税收优惠要更有利,更可持续。

      不同于地方区位、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差异所奠定的客观优势,环境优势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只有从短期的政策优惠许诺转变为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驾护航,不断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法治建设水平,完善地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吸引投资者,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做得走,才能实现地区与企业发展双赢。

    相关文章: 税收洼地

    · 不合理“税收洼地”应及时清理 2018-12-26
    · 国发[2014]62号:全面清理“税收洼地” 2014-12-31
    · 清理税收洼地绩差公司恐退市 2014-12-31
    · 消除“税收洼地”需釜底抽薪 2013-12-14
    · 财政部清理“税收洼地”不再出台区域性优惠政策 2013-12-14
     Power By YNWIN.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络声明   /   服务条款   /   管理登陆  
     2025 - 2028 Copy Rights   滇ICP备09009492号-3
    昆明安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昆明市虹山东路版筑翠园1栋           邮编:650031
    联系电话:0871-65328170
    手机:13078703171 、13099437177
    客服QQ:2682435308 、1291781610
      QQ邮箱:2682435308@qq.com
    备案许可证: 滇ICP备09009492号-3    版权所有 2018-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