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 | | |
| | | | | | |
| | | |
留言咨询
|
人才招聘
|
 
业务范围  
  •  
  • 资产评估
  •  
  • 税收筹划
  •  
  • 代理记帐
  •  
  • 专业培训
  •  
  • 纳税审查
  •  
  • 税务代理
  •  
  • 税务顾问
  •  
  • 股权转让评估
  •  
  • 审计
  •  
  • 验资
  • 相关证照
    安瑞的营业执照(三…
    安瑞事务所信用等…
    安瑞的行政登记证书
    我们的客户
    房地产行业客户
    验资客户
    资产评估客户
    报表审计客户
    涉税签证、税务顾问客户
    代理记帐客户
    财税关键字  
    审计 财税 会计 验资 增资 资产评估 审计报告 鉴证报告 代理记账 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汇算清缴 税前扣除 营业税 土地使用税 资产评估
    关键字:
    搜索类型:
     
    首页 -> 涉税案例  
      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1/11/22    来源:   阅读次数:334
     
    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  发布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8-11-21  实施日期:2008-11-21        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的监督管理,规范现场检查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起草了《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欢迎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有关意见或建议请以书面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于2008年11月28日前反馈至中国证监会。   联系方式如下:   传 真:8610—88061167, 88061504   电子信箱:lilinqi@csrc.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9号富凯大厦A座 中国证监会   邮 编:100140   附件:《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的监督管理,规范现场检查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现场检查,是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以下通称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以及其他相关场所,采取查阅、复制文件和资料、查看实物、谈话及询问等多种方式,对检查对象进行的监督检查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检查对象,包括上市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有关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并购重组当事人、相关证券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履行职责,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对象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配合,保证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五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履行职责,进行现场检查,其现场检查的人员(以下通称检查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确保现场检查独立、客观、公正、高效,不得干预检查对象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所知悉的检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第二章 现场检查内容及方式   第六条 现场检查内容应当重点关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防止侵害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质量不断提高,主要包括:   (一)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公平性,日常持续监管情况与公司信息披露存在差异情形,举报投诉、市场、媒体关注或公司证券及衍生品种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等情形;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合规性,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独立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关联交易和对外担保、财务管理、募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等;   (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使股东权利或控制权的规范性,包括但不限于承诺履行情况、与上市公司资金往来等情形;   (四)中国证监会认为应当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根据现场检查内容,检查人员可以采取全面检查、专项检查、现场走访、列席会议、回访检查等多种方式对检查对象实施检查。   第八条 全面检查是对公司规范运作情况实行的合规性、有效性检查。专项检查是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或者易发风险的重大事项进行的专门检查。   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回访检查方式检查公司对监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第三章 现场检查程序   第九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组织实施现场检查工作,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必要时,可以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或者执业经验的证券服务机构予以协助。   第十条 实施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的,应当至少提前二个工作日告知检查对象,要求检查对象准备有关文件和资料,确保相关人员在场配合检查。必要时,可以实施突击检查。   第十一条 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现场检查通知书。   第十二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对象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向检查人员提供检查所需的文件和资料。   检查对象应当对其提供的文件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   第十三条 现场检查中涉及为检查对象提供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保荐机构和财务顾问等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工作的,检查人员可以要求其提供工作底稿、情况说明及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第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实施现场检查,发现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存在执业违规线索的,可以将该证券服务机构纳入检查范围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 检查人员可以采取询问的方式,要求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对与检查工作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制作询问笔录并签名或者加盖公章。   第十六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对有关文件、资料和情况进行查阅、复制、记录、录音、录像、照相,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确认并保证提供文件和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七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对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进行查看,并检查有关生产、销售、仓储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第十八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和资料,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法采取封存措施。   第十九条 实施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制作、完成检查工作报告,并在检查工作报告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向检查对象通报检查情况。   第四章 监督管理措施及处罚   第二十条 检查结果公布之前,检查人员、检查对象及其人员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泄漏与检查结果有关的任何信息。   第二十一条 检查人员与检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检查对象认为前款规定的检查人员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可以向实施现场检查的机构申请回避。   第二十二条 现场检查中发现检查对象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者披露事项与事实不符的,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检查对象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进行披露。   第二十三条 检查对象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区别情形和视情节轻重,采取下列监督管理措施,记入监管诚信档案并在必要时予以公布:   (一)责令改正;   (二)监管谈话;   (三)出具警示函;   (四)责令公开说明;   (五)责令定期报告;   (六)责令参加培训;   (七)中国证监会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 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中国证监会应当向公司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并通报证券交易所。公司应当将限期整改通知书及时披露并抄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公司应当按照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在限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未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的,中国证监会依法对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检查对象应当自收到限期整改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整改报告。   整改报告应当包括对照限期整改通知书逐项落实整改的措施、预计完成时间及效果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 整改报告经报中国证监会无异议后,报送证券交易所予以披露,并同时披露董事会关于整改工作的决议和监事会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 检查对象的整改工作应当在中国证监会要求的期限内完成。   检查对象应当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截至上一报告期末尚未完成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   第二十八条 中国证监会应当跟踪监督检查对象的整改情况,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其整改效果出具评价意见。   第二十九条 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对监督管理措施持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监督管理措施通知书后十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诉意见。   第三十条 中国证监会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相关证券服务机构的执业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其执业情况的考核内容。   第三十一条 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未按规定保存有关文件和资料,或者出现隐匿、伪造、篡改等行为的,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不配合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检查的,中国证监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派出机构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应以稽查提前介入的方式,进行非正式调查。掌握或者发现涉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的证据时,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在职权范围内进行立案查处。   第三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检查人员实施现场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   (二)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   (四)泄漏当事人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五)依规定应当回避不回避,影响公正执法,造成不良后果;   (六)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结果并不代表对其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投资者自行判断投资风险。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 年 日起施行,2001年3月19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检查办法》同时废止。 

    相关文章:

    · 关于“2.2亿巨奖”,彩票奖金要缴纳个税吗? 2024-01-12
    · 请求开具发票和请求承担因不能开具发票而发生的损失,是同一项诉讼请求吗? 2020-10-30
    · 特许权使用费条款适用的案例分析 2020-10-30
    · 小规模纳税人跨期预缴增值税,降率优惠该如何执行 2020-06-28
    · 股权架构不同,投资收益是否免税也不同 2020-06-28
    · 实例解析税收疑难问题的处理 2020-06-28
    · 案例分析:融资租赁业务应如何进行税会处理 2020-06-28
    · 从北京到上海——解除劳动合同补偿与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补偿--个税差异渐明朗 2020-06-28
    · 案例分析:股东特殊影响力作为投资如何实施 2020-06-28
    · 中国2019年度影响力十大税务司法审判案例 2020-06-28
     Power By YNWIN.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络声明   /   服务条款   /   管理登陆  
     2025 - 2028 Copy Rights   滇ICP备09009492号-3
    昆明安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昆明市虹山东路版筑翠园1栋           邮编:650031
    联系电话:0871-65328170
    手机:13078703171 、13099437177
    客服QQ:2682435308 、1291781610
      QQ邮箱:2682435308@qq.com
    备案许可证: 滇ICP备09009492号-3    版权所有 2018-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