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4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个税计算器) |
发布时间:2014/6/8 来源: 阅读次数:907 |
|
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表决通过了个税法修正案,将个税起征点由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为3%至45%,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也就是2012年实行的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税免征额3500元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级距) | 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1,500元 | 不超过1455元的 | 3 | 0 |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 10 | 105 | 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 20 | 555 | 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 25 | 1,005 | 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 30 | 2,755 | 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 35 | 5,505 | 7超过80,000元的部分 |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 45 | 13,505 | | 注: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例如:某人某月工资减去社保个人缴纳金额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金额后为5500元,个税计算:(5500-3500)*10%-105=95元(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级数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1 | 不超过15000元的 | 5 | 0 2 |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 10 | 750 3 |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 20 | 3750 4 |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 30 | 9750 5 |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 35 | 14750 | 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相关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 最新法规——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 劳务报酬只对80%的部分征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级数 |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 | 不含税级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20000元的 | 不超过16000元的 | 20% | 0 | 2 |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 超过16000元至37000元的部分 | 30% | 2000 | 3 | 超过50000元部分 | 超过37000元的部分 | 40% | 7000 | |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1、计算公式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但是,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实行加成征收。 其具体办法是: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为畸高收入;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1)实施超额累进加征的依据的超2万或5万,指的是应纳税所得额而不是收入额。 (2)考生须记忆劳务报酬所得的税率。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 ②每次收入额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 ③每次收入的应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案例】歌星刘某一次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扣除20%的费用后,应纳税所得额为32000元。请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答案】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40000×(1-20%)×30%-2000=7600(元) 2、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计算方法 如果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应当将单位或个人支付给纳税人的不含税支付额(或称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额)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规定计算应代付的个人所得税款。计算公式为: (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 或=[(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当级换算系数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适用税率表
级数 |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 换算系数(%) | 1 | 未超过3360元的部分 | 20 | 0 | 无 | 2 | 超过3360元~21000元的部分 | 20 | 0 | 84 | 3 | 超过21000元~49500元的部分 | 30 | 2000 | 76 | 4 | 超过49500元的部分 | 40 | 7000 | 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