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国人M先生走进了笔者所在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咨询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事情。经了解,原来是M先生和他的团队与某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承担高尔夫球场的规划、设计与咨询工作,目前工作进展顺利。按照合同约定,该公司须支付M先生和他的团队21.4万美元的设计费用。但是,这笔费用在对外支付时,却被外汇管理局告知付汇前需要提交这笔收入的完税证明。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这笔所得相应的税率是多少,费用扣除怎么计算,抵免政策如何,有没有税收优惠,怎样纳税等问题。 当时我们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从未接触过此类税收问题,无法回答,于是把M先生带到了政策法规科科长的办公室。政策法规科科长是我们局公认的税收政策水平最高的业务能手,可他一时也无法准确解答M先生的问题。政策法规科科长只好边查找资料边向市局国际税务管理科和所得税科“求援”。在市局与省局相关处室沟通后,才最终给予了M先生准确的答复。在大家的帮助下,M先生最终办理好这笔扣缴企业所得税的业务。 与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相比,内陆中小城市税务机关接触跨境税源涉税问题少,跨境税源管理起步晚,重视不够,人才匮乏。随着内陆中小城市经济进一步走向开放,跨境税源逐渐增多,跨境税源管理越来越成为内陆中小城市税务机关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160.11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9.72%;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12家,同比增长1.12%;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内陆中小城市税务机关应当认识到,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企业和外国技术人员为国内企业提供的技术咨询、设计等劳务也是税收征收管理的范围,跨境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疏于对跨境税源管理导致的国家税款流失是严重的渎职行为。 因此,内陆中小城市税务机关,应将跨境税源管理与一般税源管理同等重视,甚至提到更高的层次——因为跨境税源管理更复杂,更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同时也要清楚的是,跨境税源管理与风险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紧密相联,只有把跨境税源管理与风险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正确认识,在税收管理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使跨境税源管理走上科学化、正常化的轨道。 除了在思想上重视,中小城市税务机关要在跨境税源管理中有所突破,大力培养人才是关键。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小城市税务机关的跨境税源管理人才极度匮乏,这也直接导致跨境税源管理乏力。针对目前的情况,要着重培养跨境税源管理人才: 一是选拔业务扎实、学习能力比较强的税务人员进入跨境税源管理人才库,有条件的单位适当配备外语人才,组成搭配合理的专业化团队; 二是组织人才库成员参加跨境税源管理培训班,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掌握跨境税源管理基础知识,有条件的单位甚至可以组织人才库成员到跨境税源管理先进的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税务机关“取经”,交流经验,学习好的做法; 三是在日常跨境税源管理过程中要鼓励跨境税源管理人员勤学习、多观察、勤思考、常总结,关注跨境税源管理的新趋势,及时为他们购置跨境税源管理方面的书籍,定期召开内部交流会,提高跨境税源管理水平。 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协作机制也非常重要。《中国税务报》曾经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名税务局长在与朋友的聊天中得知辖区内的一户企业发生了跨国资本业务,这位局长敏锐地察觉出涉及复杂的跨境税源,立即派税务人员到该企业调查取证,经过漫长的取证与谈判,最终该企业补缴了一笔巨额的税款。就像这则新闻中提到的那样,目前部分内陆中小城市税务机关的跨境税源管理方式仍旧很粗放,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机制。因此,通过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收集信息,建立常态管理机制是跨境税源管理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国税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