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事务所大多看重由此带来的一般税收鉴证及咨询业务的拓展,但随着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端税务服务需求浮现出来。仅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巨大的税务服务商机。王进同时也提醒有重组意愿的企业,在“营改增”的大背景下,企业选择重组以规避税负升高的意愿是好的,但一定要对相关成本进行充分的测算,不能仅仅盯着税收负担这一项指标。
中介机构抢占市场花样百出
面对“营改增”的大蛋糕,企业希望得到减税政策的惠及,事务所的老总们更是看好了改革中蕴藏的巨大商机。自从“营改增”试点实施以来,税务服务中介行业也开始变得躁动起来。宣讲、培训、开通免费咨询电话等等,招揽客户的方法可谓是花样百出。
前不久,在北京市注册税务师协会的网站上就挂出了一则消息。
消息称,北京市注册税务师行业为了做好“营改增”服务工作,将有116家税务师事务所为广大企业提供免费电话咨询,答疑解惑。他们会根据企业要求,为企业做好培训、测算,解决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纳税核算等有关问题,帮助企业平稳顺利地完成本次税制改革。
涉税服务机构显然已经做好了抢占“营改增”商机的准备。那么,企业迫切需要的税务服务又有哪些呢?记者了解后发现,现阶段政策解读辅导、税负测算和税收筹划是大多数“营改增”涉及的纳税人最希望得到的税务服务。
针对涉税服务中介机构旺盛的业务拓展需求,许善达提醒,由“营改增”带来的蛋糕并没有那么容易吃到,特别是资产重组蛋糕更不容易吃。涉税服务机构如果没有专业的筹划方案和一流的服务质量,想分享这个蛋糕很难。“涉税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需要加强培训、认真学习,不但要学习与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还得从一些案例中学习。”许善达说。
人才短板困扰业务大步向前
火热的市场需求,让一直都困扰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更加凸显。
“受到报考年限等一些苛刻条件的限制,注册税务师队伍的壮大速度受到影响,行业至今仍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难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郝如玉说,他曾多次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善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办法,降低注税考试准入门槛,希望国家在立法层面为注册税务师发展打通瓶颈。
涉税服务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备高超的涉税服务技能,还要有丰富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秘书长、首都经贸大学税收研究所执行所长丁芸表示,下一步,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将通过这个平台研究培养人才规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问题,积极推进税收筹划及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把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作为高校培养税收筹划人才的当务之急。
北京市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姜信认为,“要解决税务中介行业的人才问题和发展问题,采取高校、中介、企业三方共同研讨的方式效果很好,可以为行业发展起到鸣锣开道的助推作用。”在全国来看,北京税务中介行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这得益于首都的经济发展优势,为税务中介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虽然收入比重逐渐上升但上升的速度并不够理想。
姜信说,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20年来,可以从事高端业务的人才大多需要有多年的税收实践经验,同时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素养,这样的人才确实短缺。除此以外,行业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