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税人自行申报环节纳税申报是税收征管的第一环节,也是获取涉税信息从而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美国不仅规定了非居民的零申报义务,而且要求非居民报告外国银行账户情况的规定也已出台。
1.规定非居民的零申报义务。根据美国税法,下列人员必须在年度终了后向国内收入局报送《美国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申报表》(以下简称“1040NR(EZ)”表):一是在美国从事贸易或经营活动的非居民,即使其取得的收入与该贸易或经营活动无关、没有取得来源于美国的收入或者取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也必须申报;二是在美国没有从事贸易或经营活动的非居民,但其取得的来源于美国的所得,扣缴义务人没有扣缴;三是发生前述两种情况的非居民的代理人;四是非居民遗产或信托的受托人。该规定的惟一例外是持F、J、M、Q签证来美的非居民教师、学生或受训学员,只有在取得应税所得(包括工资、奖学金、股息等)时,才须向国内收入局申报。在纳税申报环节规定非居民的申报义务,对于获取非居民的境外收入信息从而进行税收管理至关重要。
美国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必须就一个公历年度内支付的应予扣缴的款项向国内收入局报送《扣缴非居民从美国境内取得收入的信息申报表》(以下简称“1042-S”)。扣缴义务人是指任何控制、收取、监管或支付应扣缴款项的美国人或外国人。应扣缴并须申报1042-S的款项是指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在美国提供独立个人劳务的所得、在美国提供非独立个人劳务且受益所有人申请享受协定待遇的所得、年金、养老金或递延收入、大部分博彩收入、与美国贸易或经营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等。美国“扣缴义务人”概念的外延要比我国的概念宽泛得多,不仅包括美国人,也包括外国人(包括非居民个人、外国公司、合伙、信托、美国金融机构的外国办事处、外国人美国分支机构等);不仅支付人有义务扣缴,控制、收取或监管款项的人也须承担扣缴义务。也就是说,非居民如果在美国国内银行开设账户,收取在美国提供劳务期间从境外取得的收入,该美国银行由于“收取”或“监管”了这笔款项,因此也负有扣缴义务。一般而言,向外国人支付来源于美国所得的支付人是扣缴义务人。
所谓“第三方信息申报制度”就是规定所有的人(包括公司、合伙企业、个人、房产和信托等)都必须填写信息申报表格,向国内收入局申报某历年内应申报交易的有关信息,并同时将所申报的信息附送有关的取得收入者。第三方信息申报规定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通过这一规定,税务部门不仅可以获得非居民取得的来源于美国所得的信息,而且还可以掌握居民和非居民的现金交易、美国居民从受控外国公司取得所得、美国居民向外国人转让财产所得等多方面信息。例如,国内收入局可以将非居民个人申报的1040NR(EZ)与扣缴义务人报送的1042-S进行比对,发现非居民纳税人申报不实的情况,堵塞征管漏洞。又如,为了掌握现金交易,美国税法规定,在一次交易中收取现金超过1万美元的人,必须在交易完成后的15天内向国内收入局报送《在交易中收取一万美元以上现金款项信息报告表》,并在每年的1月31日前将该申报表的复印件交给支付者。上述规定的本意是防范和打击洗钱活动,同时也为税务机关提供了非居民现金交易的资料。
美国税法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来确保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例如,对于不按时申报的非居民,规定每月按照未申报金额的15%~25%进行罚款;对于故意不按时申报者,最高罚款可达到每月未申报金额的75%;如果不按时申报超过60天,则处以未申报金额等额的罚款,但未申报金额超过100美元的,按100美元处罚。对于不按时纳税的非居民个人,处以未纳税金额25%的罚款,同时加收滞纳金。对于故意申报不实的非居民,处以500美元的罚款。对于故意不申报、虚假申报或偷税者,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1.反洗钱法规。2001年10月26日,时任总统的小布什签署了《提供必要工具,拦截恐怖主义活动,以巩固和加强美国安全的法案》(被称为“爱国者法案”),旨在加强国内安全与监督程序,保护美国边境,清除对恐怖主义活动进行有效调查的障碍。该法案最突出的贡献在于迫使外国金融机构及法案规定的相关组织自觉向美国申报非美国人(包括自然人与企业)利用美国银行和证券交易中介从事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使税务部门无需通过与协定国进行专项情报交换,即可掌握某项外国交易的实质。
由上文可见,美国通过拓宽纳税申报范围、强化扣缴义务人的扣缴和申报义务以及建立第三方信息申报制度,搭建了一个防范非居民个人偷逃税的巩固防线。由于中美国情不同,我们要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有选择地加以借鉴。
(一)建立非居民的零申报义务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管理的最大难题是非居民取得境外收入后,不申报就离境,税务机关根本不掌握这部分境外收入的信息,使离境清税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和威力。因此,建立非居民零申报义务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可以帮助税务机关掌握所有来华从事经济活动的非居民涉税信息;二是建立起非居民与税务机关的征纳关系,有利于税务机关加强非居民境外收入管理。我们认为,通过非居民零申报义务建立征纳关系,比获取非居民涉税信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是非居民零申报制度的精髓与要义之所在。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的做法,改变单纯依靠扣缴义务人对非居民个人进行税收管理的做法,尽快建立非居民的零申报义务,变被动为主动,将非居民个人收入、特别是境外收入纳入税收管理。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然而,非居民个人取得境外收入,支付人往往在我国的税收管辖之外,无法要求或者强制其履行扣缴义务。美国将扣缴义务人的范围规定得比较宽泛,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支付人还是控制、收取或监管款项的人都有扣缴义务,这就将扣缴义务人的范围大大地拓宽了,特别是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置于扣缴义务人的地位上,使其担当起为支付人“补位”的角色,成为监管非居民个人收入的第二道防线。因此,建议我国也拓宽扣缴义务人概念的外延,将“控制、收取或监管款项”的人纳入扣缴义务人的范围。
涉税信息是加强税收征管的基础,而纳税申报是获取涉税信息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增加纳税申报获取涉税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扩大纳税申报的主体,即不仅应包括纳税人,还应包括纳税人取得收入涉及的第三方,使第三方成为扣缴义务人“失职”时税务机关监管应税收入的第三道防线。例如,非居民个人在境内企业任职受雇,对于其从境外关联企业取得的收入,可要求境内企业作为涉税信息的第三方,报送该非居民个人的基本信息、在境内的停留时间、取得收入情况等等。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对境外企业支付其雇员的工资薪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241号)文件要求境内关联企业履行扣缴义务的规定相比,让境内关联企业充当第三方而非扣缴义务人的角色,更贴近征管实际,操作性也更强。另一方面,要扩大纳税申报的内容,即不仅应包括纳税人取得收入情况,还应包括与收入有关的其他涉税信息。例如,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要求非居民个人报送持有外国账户的相关信息,以便通过情报交换,获取其取得境外收入的情况。
正如上文所反复强调的,涉税信息的占有是进行税收征管的基础条件。因此,仅仅在《税收征管法》中规定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申报义务并对不申报者进行处罚,是不足以掌握对应收尽收的全部涉税信息的。因此,建议参考美国的做法,在建立第三方信息申报制度后,加大对不报送涉税信息者的处罚力度,通过严厉的处罚来确保涉税信息来源渠道的畅通。
来源——《涉外税务》2011年第2期。
相关文章: 非居民个人 境外收入 所得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