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费用应区分用途明确核算方式
案情简介:税务部门在实施中等风险应对时发现,A公司向银行借款用以采购一台大型设备,该设备需要进行安装调试,尚未完工,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发生借款利息60多万元,直接计入“财务费用”。检查人员认为,A公司的这项利息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而不能直接作为当期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一次性列支。
税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
税务人员根据以上情况,要求A公司将计入“财务费用”的该笔利息支出调整至“在建工程”科目进行资本化,待完工转入“固定资产”后按规定计提折旧,同时调增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补缴企业所得税。
相关文章: 借款费用 |
· 发生借款费用需注意,并非都能一次性列支 | 10/30 |
· 巨额财务借款费用为何未计入资产成本,资本化后逐年摊销? | 6/27 |
· 借款费用应区分用途明确核算方式 | 7/16 |
· 企业借款费用税前扣除有关政策解读 | 9/9 |
· 企业发生借款费用支出税前扣除有何规定 | 11/22 |
· 汇算清缴需关注借款费用财税处理的差异 | 11/22 |
· 企业借款费用的财税操作妙谈 |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