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笔者接连收到几家房地产企业的咨询:企业缴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是否需要计入契税的计税依据,申报缴纳契税?实务中,一些房地产企业会按照4%的税率,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纳入契税的计税依据,申报缴纳契税,涉及金额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其实,市政建设配套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是一码事。建议房企首先厘清概念,准确申报缴纳契税。
根据契税暂行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规定缴纳契税。为了进一步明确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相关的契税政策,推动公有住房上市的进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发布的《
注意,根据上述规定,无论是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还是竞价方式出让的土地,其契税计税价格中均包含“市政建设配套费”,而非“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这主要是因为,市政建设配套费是出让土地时必要的配套费用,指要完成地块内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信、围挡等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土地平整,满足必要的“通平”要求的市政公用基础建设项目资金,即“七通一平”的费用。实务中,市政建设配套费通常包含在土地价款中,并已申报缴纳了契税。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则指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为筹集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所收取的费用,按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计征,专项用于城市道路、桥梁、公共交通、供水、燃气、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园林、绿化、路灯和环境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也就是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是一种地方政府性基金,根据各地方发布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相关管理办法,该费用的征收范围通常为新建、改建、扩建各类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不同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收费标准不同。从性质与用途上看,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与土地受让前的成交价格并不存在必然关系。
由此,市政建设配套费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两者性质不同,征收目的不同,征收依据不同,征收时点也有差异。市政建设配套费是在未开发的农地、荒地或城区内附有需拆迁的地上建筑物的土地进行出让时,政府征收的规费。目前,一般出让的土地都是完成“七通一平”后的土地,这些土地的出让环节一般也不需要缴纳市政建设配套费。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费的征收时点,是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
由此可见,尽管“市政建设配套费”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名称相似,但本质上是两笔费用,不可混为一谈。房地产企业需要就市政建设配套费申报缴纳契税,无须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申报缴纳契税。
2018年1月份之前的解读——
A房地产公司目前正在接受税务检查。税务检查人员发现,该公司在取得土地后,办理规划手续时,又缴纳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3000万元,但没有及时以此为计税依据申报补缴契税,遂要求补税并加收滞纳金。该公司会计小马感到很困惑,当初公司通过“招、拍、挂”拿地时已经按照土地成交价款全额交过契税了啊,应该不存在还要补税的问题。那么,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是否要作为契税计税依据呢?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是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筹集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所强制征收的一种政府性基金,按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计征,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共用设施建设,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公共交通、供水、燃气、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园林、绿化、路灯和环境卫生等设施的建设。
以开发住宅小区为例,项目红线内的配套工程,叫小配套,需要由房地产企业自己来委托设计和施工;项目红线外的配套工程,叫大配套,由政府有关部门统一施工建设,资金来源就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所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又叫大配套费。
1、《
2、《
3、《
还可参考一下企业所得税和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规定。《
在实务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缴纳环节大多数是在房地产企业取得土地权属证明之后,在办理规划手续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缴纳,未缴纳的,国土规划部门不予核发《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由于此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契税,已经在国土规划部门的协助下,通过“先税后证”的方式进行控管,纳税人会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土地成交价款为计税依据申报缴纳契税。这使得部分企业财务人员误认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契税已经足额缴纳,加之对相关政策规定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性质不了解,所以难免没有意识到要补缴契税或者忘记补缴契税。
以上指出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要计征契税,那是不是凡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一律要补缴契税呢?这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通过仔细梳理相关政策规定,下面列举几种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但不需要补缴契税的情况,在实务中需特别加以注意:
一是取得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后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需要补缴契税。以划拨方式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契税征税范围,不征收契税,随后缴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自然也不需要补缴契税。
二是承受转让土地使用权后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需要补缴契税。以上关于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计征契税的政策规定均针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属于土地一级市场;而在土地二级市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契税计税依据,仍应确定为成交价格,即土地转让合同确定的价格。
三是对改、扩建项目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需要补缴契税。改、扩建项目土地权属并没有实际发生转移,不属于契税征税范围,不征收契税。
必须指出的是,在税收实践中,是否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纳入契税计税依据,一直就存在着正反两方观点,不仅征纳双方存在一定争议,就连各地税务机关的政策执行口径也不尽一致。这些反方观点主要包括:
1、目前政府出让土地只能采取“净地出让”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格都体现在了最终竞拍价格或合同价格上,土地受让人只需向政府支付“一口价”,无需再在土地成交价款之外额外支付其他费用,该土地成交价款就是土地受让人为取得该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全部经济利益,只能以此作为计税依据计征契税。
2、土地成交价款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性质截然不同。土地成交价款是政府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取得的非税收入,是土地使用者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费用,是政府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是土地受让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为了后续的项目开发而向政府缴纳的政府性基金,并非土地成交价款的组成部分,与土地出让价格无关。因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能作为契税的计税依据。
3、
相关文章: 房地产企业 |
· 房地产企业,利息资本化时点的确定及涉税风险 | 10/30 |
· 案例解析:房地产企业究竟应该什么时候结转收入和成本 | 10/30 |
· 房地产企业集团公司收取的服务费能否税前扣除? | 10/30 |
· “营改增”条件下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问题分析 | 1/16 |
· 房地产企业销售成本的计算(案例解析) | 4/28 |
· 增值税税率变化对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管理的影响简要分析 | 4/28 |
· 房地产企业转让在建项目土地价款的扣除 | 4/28 |
· 房地产企业销售期房和现房的增值税收入确认的法务与税务处理 | 4/28 |
· 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收到地方政府土地返还款的财税处理 | 4/28 |
· 房地产企业红线外支出的法务、财务和税务处理 | 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