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例】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购销合同,但实际上由乙公司下属丙分公司提供货物,并由丙分公司向甲公司开具了发票,甲公司将款项支付给了丙公司。那么,甲公司取得的发票是否合格?能否做进项税额抵扣?是否符合“三流一致”要求?
【案例分析】
一、“三流一致”的说法通常不包含“合同流”。
所谓的“三流一致”是指资金流、发票流和货物流相互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不是每一笔购销业务都会签合同,因此,也无法完全依据“合同流”判断业务的真实性。比如上述案例,如果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的合同没有执行,而是在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情况下直接和丙公司发生交易,也属于正常情况,不能否认这种业务的真实性。
二、“三流一致”的来源
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中“三流一致”的来源一般指的是
三、对“三流一致”的理解不能扩大化
不仅没有对“合同流”有要求,而且也要避免对“资金流”的误解。上述
四、“三流一致”的本质要求是“真实发生交易”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
(一)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三)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纳税人通过虚增增值税进项税额偷逃税款,但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不属于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销售了货物,或者提供了增值税应税劳务、应税服务;
(二)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收取了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款项,或者取得了索取销售款项的凭据;
(三)纳税人按规定向受票方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内容,与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相符,且该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纳税人合法取得、并以自己名义开具的。
受票方纳税人取得的符合上述情形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
上述条款列明了涉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特征就是:交易不存在不真实。日常工作中,我们检查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甚至合同流的一致本质目的是为了保证业务的真实性。
五、“三流”不一致不必然形成虚开发票
从货物流的角度来看,在当前形势下,实现点对点的货物流越来越不现实。例如,北京的贸易公司接到来自广州客户的采购订单,收款并开具发票;货物不见得是由北京发出,而可能是由北京贸易公司委托东莞的生产厂商直接发货给广州客户。这种业务如果片面要求企业货物流与发票流一致,就是不合理甚至是可笑的。
从资金流的角度来看,建筑业总承包企业接受建筑分包服务,分包方提供建筑服务发票后,总承包企业在支付劳务费时,可能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第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资问题的意见》的要求,实行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的办法。这种情况资金流和发票流就不一致。当然,有观点认为
随着经济发展,新业务不断出现,交易方式不断翻新,对“三流一致”的理解会不断变化,我们既要遵守有关规定,又不要妄自扩大理解。总之,业务真实是保证采购发票合格、避免虚开发票的关键。
相关文章: 三流一致 |
· 售后租回横插一杠的三流一致 | 10/30 |
· 商法与税收:第三人履行与纳税义务、三流一致 | 4/28 |
· “三流一致”的困惑 | 4/28 |
· 这个业务符合“三流一致”要求吗? | 4/28 |
· “三流一致”话题财税圈引发热议需及时打补丁 | 9/26 |
· 增值税“三流一致”的要求从哪里来? | 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