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税依据为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营改增”试点前,《
“营改增”试点后,
另外,“营改增”试点后,融资租赁业务的适用税率也发生了变化。
举例来说,A商业银行(经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2013年8月为甲生产企业融资进口一台设备,租赁期自2013年9月1日起至2018年8月31日止,为期5年。该设备报关进口时海关核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300万元,设备进口后发生的运输费用2万元、安装费2.8万元、保险费1万元。为进口该设备发生境外外汇借款利息支出折合人民币3万元。该银行向承租企业收取的全部价款为520万元。该设备进口关税税率20%。
1.进口设备应纳关税=300×20%=60(万元);
2.进口设备应纳增值税=(300+60)×17%=61.2(万元);
3.租赁设备实际成本=300+60+61.2+2+2.8+1+3=430(万元);
4.租赁期营业额=(520-430)=90(万元);
5.应纳营业税额=90×5%=4.5(万元)。
而“营改增”试点后依据增值税有关政策规定,该银行上述融资租赁业务租赁期合计应纳的增值税为(520-60-2.8-1-3)×17%-61.2=15.844(万元)。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可计提折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
(一)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
(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第五十八条(三)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续上例,甲生产企业2012年11月通过A商业银行融资租入一生产车间,合同约定该生产车间租赁期限为10年,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最低租赁付款额合计为1500万元,最低付款额现值为1200万元,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该生产车间的计税基础为1500万元,折旧年限为20年。2012年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额1500÷20÷12=6.25(万元)。
同时,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还需注意《
上例中,甲生产企业按照会计规定应确认该生产车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1200万元,即房产原值为1200万元。假设甲生产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规定计征房产税的依据为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那么甲生产企业融资租入生产车间的计税房产余值为1200×(1-30%)=840(万元)。
融资租赁合同按“借款合同”计税贴花
《
上例中,甲乙双方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所载的租金总额为1500万元,则甲乙双方各自应计缴印花税为1500×0.005%=0.0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