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所得税汇算清缴是基于会计核算,以税法为依据的调整。那么这种操作模式下会计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当然会计核算可以考虑并协调填表取数便捷性及税法规定),税法没有必要单独设置一套符合税法的会计处理,而是在会计准则核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那么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我们不是一头扎入浩瀚的税法条文或者税法扣除标准中,或者是拿到会计数据不分三七二十一直接各种税法标准核算,而应该先对会计核算进行基础性的复合与分析。以下笔者主要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汇算清缴之会计协同处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具体以法律法规为准。
基于会计与税法协同及时更新调整会计科目
在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在填列相关财务数据时,必须先对会计相关数据进行检查。如在填列“党组织经费”时,企业会计核算将党组织经费会计处理上放入福利费核算,根据最新所得税汇算表在计算职工福利费和党组织经费税前扣除时,党组织经费应该单独在
以上只是单独从“党组织工作经费”这一个科目来谈这个问题,实际问题可以拓展到相关科目。也就是说企业会计核算在遵从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同时兼顾税法新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会计核算及科目更新。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存在变化的情况下,需要综合变化科目和以前科目分析填列相关数据。所以在进行所得税汇算填列相关数据时,不可直接将没有经过分析复核的会计数据,直接复制到所得税汇算相关表格中。如果不加以分析填列很可能会造成计算错误。
会计理论结合实务精准获取填列数据
会计理论结合实务这个问题,主要是将企业核算不能单单从会计理论上来分析,而是要结合企业实务来综合分析。以下以业务招待费来举例分析此问题。
(一)知道理论上的会计处理,同时熟悉实务中普遍的做法。
对业务招待费正确的会计处理,一般理论上来说应当计入“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业务招待费”,当然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准则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也就是说招待费一般会计核算不会出现在研发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归集。比如制造费用核算,根据《
(二)从教材中出来,落地到实际操作中去。
在教材中很多会计处理必须根据电算化、企业管理、ERP系统等综合因素,然后落地到企业中去。举例会计中骨灰级的问题利息收入问题,教材上分录写收到银行利息收入,借:银行存款贷:财务费用-利息收入,但是实务中一般都不会照搬教材分录,而是采用借:财务费用-利息收入(负数)借:银行存款。这么的处理更多的基于电算化取数的逻辑来进行的。相应的其他费用类科目也存在这个问题,也就是成本费用类科目便于统计分析,更多的是采用借方或借方负数。那么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前,企业需要统计分析这类科目时,必须检查纳税年度内账务处理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如果有类似问题应该调整相关发生额数据。当然除了年度内会计科目处理问题,还有查看企业自动生成的会计模板是否有类似问题,如果有类似问题,应该调整相关数据,且后续对系统会计模板进行调整。
规范账务处理实现可靠数据来源
(一)规范账务处理,考虑税务但不能只考虑税务。
期间费用表的一个很重要功能,就是用来比对用的,是税务机关用来风险应对和所得税后续管理用的。按规定填写、填准确每一栏次金额,会减少很多涉税风险和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建议:会计核算时尽可能按
(二)会计核算听准则的,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经济业务的核算指南。
会计核算听准则的,这个问题按照道理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实务中却成了“不成问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还是会计人员混淆了会计与税法的界限。比如老生常谈的业务招待费问题,部分人员可能存在误解,人为只要是餐饮费发票会计处理都是计入业务招待费,其实计入那个科目是根据准则与业务实质进行的。“餐费”不一定计入业务招待费:①年底全体员工聚餐,这是一种福利活动,发生的餐费应当列入福利费用;②员工到外出差,途中发生的餐费,应该列入差旅费;③会议安排的工作餐,属于会议费用的一部分;④召开董事会安排董事就餐,属于董事会费的一部分等,其他归属到相对应科目中处理。而不能根据某些人的税务上的“理解”或“口径”,而调整会计上的处理。
以固定资产后续修理费为例,根据固定资产准则第六条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管理费用: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那么企业在自己企业指定的会计核算指南,可以对此进行规范。比如:修理费,固定资产(含生产设备)的日常维修费用等,车辆的修理费在交通费下设明细科目核算。由此问题拓展到其他问题,比如企业支付的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会计处理直接采用借:成本/费用贷:银行存款等,未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这种处理也会导致经济业务后续取数失真(此问题在下文会专门提到),那么企业会计核算还是必须遵从准则,并根据企业业务进行分析。具体科目和经济业务可以指定相关操作指引进行落地。
复核会计处理分析填列数据
其实本文主要是围绕所得税汇算之前,进行会计复核的问题。在复核相关会计处理之后,然后结合所得税汇算填表数据,进行分析填列相关数据。以下主要是《
其一会计核算科目未设置合理,导致数据难以汇总。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会计科目设置的问题了,一般来说如果会计科目设置合理,后续会计人员核算规范取数相对来说比较方便。一般设置好应付职工薪酬-职工薪酬-工资/奖金/绩效/其他薪酬。如果所有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金额都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处理,那么根据应付职工职工取数相对来说就比较方便很多,而不是根据计入成本费用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一一去统计。
其二会计核算设置清楚了,但是填报人员对于账载金额理解出现了错误。一般设置好应付职工薪酬-职工薪酬-工资/奖金/绩效/其他薪酬。我们填列《
其三是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清楚了,同时账载金额也是根据科目汇总填列的。但是存在账务年度内发生错账导致统计数据发生错误。比如企业账务年度内发生会计处理:借:销售费用-奖金80万贷:银行存款80万,那么没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处理,导致相关数据如果单纯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统计的话,就会出现漏统计的问题。还比如老板代垫费用购买的员工福利类费用,会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福利费贷:其他应付款,此时也没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也会导致取数存在错误。
其四是涉及工资薪酬会计核算,出现了差错更正导致数据不准的问题。比如年度内3月份发生错账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10万贷:应付职工薪酬10万,此笔业务后续发现3月账务处理错误,4月份对其进行调整所做的分录为借:应付职工薪酬10万贷:管理费用10万。假设账务年度内应付工资薪酬借方发生额为100万,贷方发生额为100万。借贷方100万中的数据中,是不是将3月份和4月份本来就没有的会计分录数据虚增了借贷方数据呢?而正确的调整应该是采取应付职工薪酬负数体现。
理解会计准则定义合理设置科目便捷数据取数
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填列相关账载数据时,企业必须准确理解会计准则下账载金额相关数据。如果对于理清会计与税法上各个数据的口径及定义的话,会发生所得税混乱的问题。以下就以在填写《
在填写《
根据《
那么按照《
那么要把这项填写准确从科目设置角度来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科目二级涉及应该和应付职工薪酬二三级科目有一定的呼应性,这样才方便统计相关数据。比如管理费用可以设置,管理费用-薪资费用-工资/奖金/绩效/其他薪酬、管理费用-职工保险-医疗/工伤/生育/养老/失业/其他、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管理费用-工会经费、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他设置等。
相关文章: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账务调整 | 10/30 |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涉及的账务调整 | 10/30 |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会计协同管理 | 12/29 |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暨所得税重点政策解读(甘肃国税) | 4/28 |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10个热点问题解答(广州国税) | 4/28 |
· 2017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20个热点政策问题(武汉国税) | 4/28 |
· 天津201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相关问题在线访谈实录 | 4/28 |
· 201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20个重点热点问题解答(广州国税) | 4/28 |
· 2017年版年度纳税申报表的14个主要变化及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54个实务问题解答(广东佛山国税) | 4/28 |
· 201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28个政策问题解答 | 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