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宝钱包里向“母亲水窖”捐献一块钱,和娱乐明星给“瓷娃娃”捐赠百万的爱心是相同的。丹顿在《地狱》中说:同情心是世界通用语言。
或许你有过捐赠行为,或许你没有。这些都没关系,小编想说的是:你有捐赠的能力。
国家早已出台政策支持个人募捐行为。如果你的收入水平超过个税起征点3500元,那么
如果你选择将“应纳税所得额”30%捐献给公益组织,那么国家将减免这30%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征收。
也就是说,其实你可以选择你上缴“应纳税所得额”中的30%捐献给你想帮扶的对象。或者是自闭症的孩子,或者是贫困母亲,或者是山区儿童一份免费午餐。捐献不同于纳税,对于这30%的捐献,虽然你并没有捐献义务,但你有捐献的权利。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四条 税法第六条第二款所说的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指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以月薪10000元为例:
募捐的话……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1-30%)*税率-速算扣除数
(10000-3500)(1-30%)*20%-555=355
如果不募捐的话……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0000-3500)*20%-555=745
745-355=390
那么就是说,这个月如果你捐献390元给公益机构,国家将免除你当月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百分之三十(390元),你拿到手的实际工资将没有任何变化。
如果你的捐献超过了390元,比如你捐献了400元,那么你到手工资将少10元。但如果你捐赠少于390,你的实际到手工资还是没有任何变化。你决定了你所缴纳的税款给你特定关注的人群使用。
这390元你可以捐献给你想帮助的群体。只需要公益组织回执你一张“公益捐赠收据”交给你公司财务部门即可。
Tips:
1,捐献前确认该公益组织具有开具免税收据或证明的权利(有资格的非常多,不要担心);
2,确定好财务的申报税款的时间之前交给财务;
3,当月捐赠收据当月减免,不要过期啦!
4,请记住如上公式计算,多不退少不补。
相关文章: 捐赠 应纳税所得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