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近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可以说,“营改增”作为本届政府税制改革的重头戏,快速驶入深水区,且诸多改革内容已不限于税制本身,成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在“营改增”快速推进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是,增值税做大做强之后该如何调整?这不仅牵涉增值税税制既有问题的解决,也关乎“营改增”后新情况的化解。为此,本文将重点从现行税率优化及调整、增值税抵扣链条延长、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成以及增值税宏观调控功能放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问题
“
“
一是现行增值税的标准税率为17%,大多数工业企业适用于此。如果长时间维持四档不同税率,可能导致产业之间税负不均,也容易诱发行业间的税收筹划与道德风险。一种选择是将税率层级缩减,税率合并。另一种选择是适时统一成单一新税率。
二是增值税税率下调与税收收入增长的关系,决定了增值税调整的幅度。数据显示,2012年8月“营改增”试点扩大以来,增值税收入增速只在2013年1月和2月高于税收收入增速,其他18个月收入增速比税收收入增速都低。增值税收入增速没有出现“营改增”之前预测那样的高速增长。现行增值税税率推高税负的理由不充分。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比较,增值税税率优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增值税税率应体现平衡行业税负,促进市场公平;其二,立足于保持宏观税负稳定的总战略,在目前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的情况下,增值税税率调整不对财政收入产生强烈冲击。
增值税抵扣链条问题
延长增值税抵扣链条,是此次“
延长增值税抵扣链条,更应配套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的改进。近两年来,“营改增”的快速推进背后是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大步前进。“营改增”使得更多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开始直接面对税务机关。较之营业税,增值税征管模式显得复杂。这对纳税服务流程的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工作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征收管理效率的改善,乃至“营改增”的成功与否。针对企业劳务成本难以抵扣的问题,租赁物集中在所有者手中承租人无法抵扣的问题,以及邮电业生产成本没有增值税发票的问题,后续的政策安排及管理办法应设法应对。基本原则应遵循两个方面:其一,尽可能不增加纳税成本和税务征管成本;其二,创造条件让分享增值税抵扣成为可能。
中央与地方分成重构问题
“
科学制定“营改增”后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成比例。重构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的基本目标,是解决“营改增”后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失衡,符合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改革原则。笔者认为,具体办法是,以现行增值税分成——中央占75%和地方占25%为基础,比照基数年营业税收入规模,重新设定分成比例,匹配地方财力需要。具体分成比例,要考虑地方公共服务职能及公共产品供给,还要对地方债开闸以后,地方财力还本付息有所预计,避免地方财政问题。当然,这种临时“分钱制”可能并不是改革的终极目标。或许仅仅是为地方税建立营造时间和空间。
增值税宏观调控功能放大问题
“
全面发挥增值税宏观调控功能。首先,增值税税率及税则变动的影响面扩大,今后实施普惠性的减税政策变得更为方便。其次,“营改增”与增值税扩围,将最大限度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在保证政府收入的同时,实现税收公平。再次,增值税立法工作要考虑税收原则更要考虑宏观调控,将增值税功能逐步从筹集政府收入引向兼顾宏观调控的轨道。基于上述三点认识,“
相关文章: 增值税改革 |
· 从比较角度看金融业增值税改革——来自中国金融业“营改增”的样本及经验 | 12/26 |
· 税收公平问题——增值税改革探讨 | 1/5 |
· 营改增百日:减税效应明显增值税改革或提上日程 | 9/26 |
· 营改增之后的增值税改革探讨 | 9/26 |
· 税总发[2016]3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扎实做好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 6/27 |
· 福建省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 | 2/23 |
· 增值税改革是下半年稳增长税收政策的重心 | 10/10 |
· 增值税改革更需关注消费者税负 | 10/10 |
· “营改增”快速推进下的增值税改革与调整 | 8/17 |
· 多行业受益增值税改革 | 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