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4年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将在6月份收官,根据5月1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力争全面完成“
由于房地产开发过程较为复杂,房地产业“
税负增减和企业成本结构挂钩
“
房地产行业的成本主要有土地成本、建筑安装成本、财务成本。一般来看,如果企业现有产品的土地购置成本低,其付出的建安成本占比就会比较高,相应的因其建安成本可抵扣的比例就高,对企业就是利好。相比之下,部分热点城市建安成本占比较低,企业用其来抵扣的进项税就少,甚至存在税负加重的问题。
禹洲集团助理总裁、计财部总经理陈超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取得土地是否有相应进项可抵扣,以及下游企业能否开具进项税票至关重要。另外进项和销项的时间配比对企业实际成本影响也很大,例如土地成本,相应进项是允许一次性抵扣还是分期?如果只能取得时一次性抵扣而不能分摊到项目的整个销售周期,那么将加大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
也有业内人士提到,土地进项可以做分期,随着时间和项目开发的进展慢慢抵扣,“但是到底可不可以这么做,还没看到具体说法。”
“关键看相应法规正式出台后的详细规定,现在还不太明确税负会增加还是减少,”陈超说,“政府相关部门也提及营改增是一次颠覆性的改革,涉及很多复杂环节,所以很多细节需要在改革过程当中发现和学习。”
上游企业“票难取”困境
不过,也有房企明确表示“
欧阳捷说,上游建筑业“票难取”,不少企业不是合格供应商,建筑企业从农民手里购得的砖瓦砂石几乎开不了发票,“施工队等也是拿不到增值税发票的,劳务成本没有增值,那就不能抵扣了。”
“根据住建部对66家建筑施工企业的调研结果,能够拿到抵扣的专用发票的企业大概只有3成。”欧阳捷说,实际的情况是,大部分企业都拿不到增值税票,开发商没办法抵扣,所以要么涨价,要么压缩成本,但压缩成本的可能性不大,“对开发商来讲,成本肯定要增加,所以价要涨。”
对于下游企业的进项税票到底好不好取得,陈超也只有苦笑,“按照规定,只要合理选择企业是没问题的,但就怕有些企业做不到。”陈超建议,“营改增”应该给企业一个过渡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适应和调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企业建筑及销售过程复杂,中间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税基和进项的抵扣方式可能都存在不同。目前看来,完整的增值税链条的形成仍存在难度。此外,房地产企业项目周期一般较长,如果在项目进行中施行营改增,具体的细则及执行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业内:促使行业更加规范
中指院负责人表示,“
“撇开行业来说,个人认为增值税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税种,因为它只对整个生产环节过程中的增值部分征税,也就是说创造了利润才需要承担税负,否则就不用承担,其实比以前单纯交营业税会更合理一些。”陈超表示,“长远看,营改增能使行业在税务管理环节更规范,作为上市公司,我们希望行业更规范。”
另一方面,房地产业“营改增”会给房地产上游业态带来新一轮“清洗”。欧阳捷表示,小的供应商可能很快被市场淘汰掉,会向优质供应商集中;同时迫使开发商只能找总包单位,以后分包工程就少了,小的单位就会很快被淘汰。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增加成本的企业而言,应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推动企业内部的分工和细化,达到合理抵税的目的。同时,企业应适当调整成本结构,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降低税负。